返回学校首页

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采

【银龄风采】银发丹心育桃李:银龄教师的支教风采(二)

2025-10-31     发布:[离退休工作处]曾国银    点击:2


银发丹心育桃李

银龄教师的边疆教育风采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提出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
如今“银龄行动”已成为促进老年人老有所为的重要平台之一。在教育系统,自2018年起,教育部组织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并于2023年联合10部门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倡导鼓励退休教师重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提升受援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
2025年,我校共派出10名银龄教师奔赴祖国西北的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等高校,怀揣教育热忱奔赴边疆,用知识与经验继续浇灌着这片土地上的学子。从今天开始,让我们走近银龄教师,感受他们的教育情怀与奉献精神。
图片

【一线感悟】马院教授的多元贡献

讲述人: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 申健

我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支教一年多了,去年完成了3门课共计7个班的教学任务,累计工作量320学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管理和举办的学术活动提供了一些智力支持;对地质大学和石油大学的教学管理进行观察比较,给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一些建议和资料;指导的一名2021级本科生顺利通过上海交大马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统编教材提出的修改意见在小组讨论时引发关注,并已通过备课会上报教材编写组。

图片

  能为西部建设尽一点微薄之力,感到非常荣幸。我体会到:一节支教课,一生新疆情。

图片
    这是与“七一勋章”获得者、兵团精神的典型代表魏德友合影。
图片

【一线感悟】三尺讲台上的坚守者

讲述人:原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增惠

  我是2023年2月份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做银龄支教教师工作的,至今已两年多了。自参加支教工作以来,我始终秉持以下的信念:

  第一,我的支教工作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派遣,代表学校到新疆克拉玛依工作的,我的一言一行关乎地大的形象。所以我严格遵守中石大克拉玛依校区的各项规定,努力完成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价位列前百分之二十,得到二十多课时的课时量加权奖励。

  第二,教学工作既要对学校负责,也要对学生负责。克拉玛依是个边陲小城市,内地学生远赴几千公里到这个小城市上学,学生和他们的家庭承担了比内地更重的压力,做为教师应考虑到他们的不容易,认真做好教学工作。

  支教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克拉玛依校区除了尽力为支教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老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在支教过程中,感觉自己比退休前有了较大提升。

图片
图片
  截止2024年底,我校累计派出11位银龄教师,支援3所边远地区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伊犁师范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援派教师涵盖地质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为当地高校的课程教学、学科建设、青年教师团队培养、科研指导等方面提供了宝贵助力,帮助受援高校取得了建校以来本科生发表论文零的突破等一系列成绩,取得了良好的援教效果。
  贯彻落实“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援派银龄教师,是学校锚定国家战略,践行教育强国使命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始终是各位老师的坚强后盾,将持续强化服务和支撑保障,在援派期间为大家全程提供应急医疗、服务助理等全方位保障。

审核:曾国银、杜鹏、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