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校首页

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采

【银龄风采】读懂中国:攀登者

2023-06-01     发布:[离退休工作处]曾国银    点击:13

攀登者

——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曙光院士


      在地球化学界,有这样一位标杆人物,他致力于中国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一直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是我国最早开展大别山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地球化学学者,在国际上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开创性成果。岁月流逝使他的步伐不再矫健,却挡不住其探索的热情,年过八旬的他,依然活跃在学术舞台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地球化学家——李曙光院士

图片

01

矢志爱国心  拳拳报国情

       年少的李曙光品学兼优,这使得他在高中时就脱颖而出,成为入党候选人。当时其介绍人就入党动机与他进行过三次谈话,这对他影响极大,从最初认为入党是为了寻求个人进步到“入党是实现社会团结、凝聚力量,而非仅寻求个人的进步,即使没有被共产党接受,也要为信仰奋斗,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这三次谈话,使李曙光在最终获得肯定的同时,也确立了自己一生向党、一生爱国的决心和信仰。

       大学填报志愿时,李曙光的首选是航空航天专业,但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科大”)报到时却得知被分配到地球化学专业,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自己本想上天,这下入地了”。儿时的航天梦落空,内心难免失落,但他没有多做踌躇,毅然选择从国家需要出发,开始培养对地球化学专业的兴趣。实践证明,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他对地球化学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这一领域持续深耕,一路攀登,硕果累累。

图片

2018年6月李曙光为中国科技大学师生作题为“做又红又专的攀登者”报告


02

莫道英姿晚  大器乃晚成

      1965年李曙光毕业留校,在科大地球化学教研室任教。20世纪70年代中期恰逢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由国家计委牵头,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铁矿科研会战,时年35岁初出茅庐的李曙光勇挑重担,在组织的安排下担任鞍山弓长岭黑富矿科研组组长。他发挥数理基础好的优势,应用多元统计的趋势面分析成功预测出鞍山弓长岭富磁铁矿床东南区深部富矿体并钻探验证成功,在预测的部位探得13米厚的富磁铁矿。随后李曙光等应用C同位素证明弓长岭富磁铁矿石中的石墨为沉积菱铁矿变质分解成因,据此提出该富铁矿床成因的新模型,该成果于198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铁矿会战中的李曙光已初露锋芒,也使他认识到祖国的需要对一名科研人员的呼唤,于是他敛去锋芒,回到科大继续专心执教、潜心科研,决心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1983年刚晋升为讲师的李曙光瞄准大别山的研究方向和国外前沿技术选择到美国进修访问,虽然对42岁的李曙光来说,此时出国面临年龄、学习能力、家庭生活等诸多挑战,但是他将对科研的追求始终摆在首位,孤身前往美国。学成回国后,李曙光对大别山—苏鲁带超高压变质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并接连在国际上取得一系列颇有影响的成就。1998年其研究成果“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岩及其围岩的Sm-Nd和Rb-Sr同位素年代学及冷却史”应邀在国际同位素地质大会做大会报告并发表在地球化学顶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2000) 上,这也宣告了他长期深入的研究终于站在了世界的前沿。

图片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习的李曙光


       2003年,62岁的李曙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对李曙光来说,时间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虽然漫长,但他从容不迫,集中精力干好了一件事,并且做到了极致,桑榆非晚,大器终成。

03

秉凌云壮志  攀科学高峰

         2008年李曙光受邀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下简称“北地”)兼职,并于2012年正式来到北地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同时,为了填补北地在非传统稳定性同位素领域的空白,他转向新的研究领域,从头开始。面对诸多困难,李曙光说:“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我要开拓新的领域。”

       初到地大各种条件尚不成熟。没有实验室,李曙光就带领学生筹建非传统稳定性同位素实验室;没有技术,就派人出国学习。他深知独木难成林,在团队发展上,他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闯,下设5个研究组,每个组长都是独立的项目负责人,带领各自的团队主攻不同的研究方向,这样既避免了团队的内部竞争,又能在最终成果上形成合力。在他的带领下,北地非传统稳定性同位素实验室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多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基金。

图片

李曙光指导学生做实验


        十年磨一剑,今年李曙光已是耄耋之年,也是他在北地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光景,他在北地组建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团队,实现了北地在非传统稳定性同位素研究领域从无到有的跨越。2012年和2017年李曙光团队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的资助,2021年团队的朱建明和何永胜更是代表北地获批了第一批月球月壤样品,开启了团队新的辉煌时代。

图片

2021年李曙光团队获领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


       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于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李曙光正是如此。年轻时的李曙光立下对党忠诚、为国奉献的初心,尔后几十年,他始终秉持着态度严肃、方法严格、推理严密的三严精神在地球化学领域持续深耕,同时,他身为人师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的使命,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在北地校园里,我们常常看见李曙光院士迎着朝霞,踏着夜路,往返于家和办公室,在科学的山峰上书写着一部真正攀登者的史诗。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鑫、陈金熠 

指导老师:孟翊洁

排版 | 樊静静

审核 | 李娜 曾国银